如果存在不需要任何组织也能够被生产的商品,寇斯问到:“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需要期待厂商之间会合并?”因为现今的企业只有在一些企业家开始雇用人时才会合并,所以寇斯的分析始于思考于何种条件下,一个企业家选择雇用工人而非外包某些特定的工作才会是合理的。
是时,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因为市场是“效率的”;意思是说,那些能够以最便宜地提供商品或者劳务的人,也确实正在这么做。于是外包必然比起雇用工人还要划算。
然而,寇斯注意到,市场上存在若干的交易费用,透过市场取得商品或劳务的费用,事实上高于,而不仅只是该商品的价格。其他的费用,包含搜寻或者讯息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维持商业机密、以及治安或执法的费用,都潜在地计入透过市场促成交易的成本。这意味著企业将会因为其能够在透过内部安排,以生产它们的所需而形成,以某些方式避开这些交易费用。
不过,其中对于什么商品可以在内部生产,有一些自然的限制。寇斯注意到,“企业家职能的报酬递减”,包含增列间接成本、提高了不堪负荷的经理人资源错置的错误的倾向。这是一个利用一个企业而非将工作外包所产生的相应的成本。
寇斯主张,一间企业的大小(透过它内部的契约关系与对外的契约关系的数量来衡量)是在上述的成本之间彼此竞争下,寻找最佳平衡的结果。一般而言,扩大一家企业的规模一开始是有利的,然而报酬递减的意义,在于它最终将会发生作用,防止该企业无限地成长。
其他条件维持不变时,一家企业倾向于越来越大,当:
随著交易的安排增加,组织的成本越来越低、以及组织的成本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时。
随著交易的安排增加,企业家犯错的机率越来越低、以及犯错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少时。
对越大的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大(或者增加的幅度越小)。
前两项费用,将会随著交易安排的空间分配以及交易的歧异而增加。这解释了为什么企业之间要么位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要么履行不同的机能。再者,科技变迁减轻了跨越空间的交易安排的成本,导致了企业规模更大——举例而言,电话的出现、以及便宜的航空等等。而网际网路、以及现代的资讯及通讯科技的运用似乎导致了所谓的虚拟组织的兴起与存在。
寇斯并未考虑非契约的关系,像是朋友之间以及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