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散户阿屹,(https://xueqiu.com/6625769716/340508807)
如果要谈到投资零售业,就不得不提起芒格和巴菲特这对老搭档:1960年代,巴菲特贪便宜收购科恩百货,陷入泥潭三年之后找到机会保本出;1990年代,为了省几块钱的安全边际,尽管巴菲特与山姆沃尔顿私交甚好,但仍错过了沃尔玛这一只大牛股,然而芒格抓住了开市客,甚至还长时间担任开市客的懂事;2020年代,芒格对阿里巴巴越跌越买,最终认清其零售本质割肉离场。
一、零售业的投资难点
从巴芒二老跨越半个世纪的零售业投资案例来看:
1. 许多零售公司,生存根基在于占据了有利的流量位置。但是,人流量会随着城市变迁、代际更替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丧失流量优势,即使只有三四个竞争对手,因为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切换成本很低,也会内卷得都不赚钱——典型代表,就是曾经的百货公司。
2. 有一些零售公司,生存根基在于自身强大的成本优势,将自身打造成了一台精密、高效、且不断自我优化的成本控制机器,其成功是系统性的胜利——典型代表,就是曾经的沃尔玛。问题在于,投资者要识别零售公司的成本优势并不容易,因为沃尔玛不像麦当劳,只有少数几个SKU。
3. 最特别的零售公司当属于开市客——开市客通过精简SKU数量、做大单品规模和会员收费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零售模式。开市客,这一种生意模式,应该说对于投资者来讲是比较好识别并介入的。
再来看中国电商,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猫狗拼和抖音快手已经入局厮杀,局外也还有潜在的进入者,美团、山姆和小红书。
目前来看,阿里的优势,主要是先发优势和品类丰富;京东的优势,主要是高客单价的家电数码和服务能力;拼多多的优势,主要是砍一刀和更省钱。它们应该不是开市客,那么谁会成为沃尔玛,谁又会成为科恩百货?
二、京东的营收利润结构
从营收端来看,京东和阿里、拼多多就有显著的不同,更接近一个传统零售企业:大约五成的营收来自家电数码,三成来自日用百货,一成来自平台广告费,一成来自物流费用。上市之后,营收增长大概可以分为:成长期2011~2017,成熟期2018~2021,停滞期2022~2024。2025年,伴随着创始人回归和国补刺激,营收又开始重回增长。
从利润表来看,京东也是非常典型的重资产,自营和物流确实没赚什么钱,广告虽然收入占比低却贡献了大多数利润。京东的利润波动很大——以2021年为例,京东在一般行政开支中增加大量股权激励,经营利润就直接腰斩,投资价值一变化,净利润就直接由正转负。
再看分红:2021~2024年,京东累计利润723亿元,分红约400亿元,分红比例约五六成。
三、京东的资产负债结构
从资产端来看,京东约有7千亿总资产,其中:现金、受限制现金和短期投资约2.4千亿;存货约0.9千亿;应收和预付款项约0.5千亿;物业、设备及软件和在建工程约0.9千亿;土地使用权、经营租赁使用权约0.6千亿;商誉和无形资产约0.3千亿;股权投资、有价证券约1.2千亿(主要是京东子公司、永辉和捷信);其他非流动资产约0.1千亿。
从负债端来看,京东总负债3.8千亿,其中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债务、长期借款和无担保优先票据合计约0.6千亿;应付款项、客户预付款项和应交税金约2.3千亿;经营租赁负债约0.3千亿;预提费用及其他流动负债约0.5千亿;其他约0.4千亿。
京东的资产负债,还算是比较健康,但经营起来压力并不小,不知道和同样重资产的沃尔玛和开市客比起来如何。
学习小结
京东盈利中枢,估计在200亿~300亿之间,目前市值对应10~20倍市盈率,市场定价非常合理。但是,可能我水平有限,站在商业模式和想象空间的角度,还看不出京东有什么伟大企业的潜力。
$京东集团-SW(09618)$ $阿里巴巴-W(09988)$ $拼多多(PDD)$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